“燕子,你给你小姨买双绿鞋子吧,今年闰2月,小姨没有女儿,你给她买一双,再配2双袜子。”妈妈在身侧轻声说道。
“闰月鞋,闰月穿,老人能活一千三。”坐在车后座的小舅妈接声过去:“我也没有买!”“让你女儿买。”“那要问她讨了。”表姐和小舅妈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聊的很是热闹。
对于闰月,上辈人传下来的风俗习惯,每逢闰月年要收老人,闺女都要给妈妈做一双“留娘鞋”或者“保娘鞋”,以祈求保妈妈平安无事,健康顺遂。以前都是自己做,还要在闰月之前准备好,在闰月开始的时候就穿。而现在,我们大多数都是给妈妈买一双舒适合脚的鞋,求父母身体健康、平安顺遂。
今天是闰月的第一天,我百无聊赖的坐在这里,想着妈妈有没有穿上我买的小绿鞋,给小姨买的鞋子也不知道是否合脚,小舅妈的有没有收到女儿给她买的闰月鞋……
小姨有两个儿子,长年在外地做门窗生意,据说都在外面买了房落了户,只有每年春节的时候才会回来住上几天,平时就小姨和小姨父两个人在家。小姨今年70了,按照当地风俗,亲人们都要 “拿篮子”。记得小时候,日子苦,老人过整岁是不大做寿的,现如今,大家生活过好了,家中如有老人逢整数如60岁、70岁、80岁,儿辈都很重视,会在饭店摆上几桌给老人做寿。亲戚们也都会携肉、寿糕、鸡蛋、面条等相贺,也就是“拿篮子”。
因为几家离的较远,配着周末休息,我开车送她们去小姨家“拿篮子”。
周六一大早,老妈就在一个较考究的篮子里面装了3斤面条、3斤肉、13个鸡蛋和一些糕点,用红色的毛巾盖上,再用手小心的把四个角压实,“篮子”边上还放了一箱牛奶、蛋白粉等滋补品。她还在贴身口袋里装了个红包,准备偷偷藏在小姨睡觉的枕头下面。
作为今天的车夫,我肯定是不能空手去的,多少得拎点东西。但要像长辈们一样“拿篮子”,我觉得太麻烦了,与是准备了红包。母亲看我空着两手,想着马上闰二月了,没有女儿的小姨应该没有收到“闰月鞋”,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我有点愧疚,闰月还有3天就到了,我的妈妈也没有收到女儿送的“闰月鞋”!
赶回城里买鞋,同行的表姐告诉我,小商品市场那里有绿色的鞋子卖,我没有听,一个人径直往街心走去,总觉得老菜市场那里的鞋子太便宜,配不上我小姨的70大寿。可是从上街跑到下街,硬是没有买到一双绿色的鞋子,眼看快11点了,只好将就着买了一双黑色的运动鞋,如果非要说绿色,也就图案勉强带了一点绿
,为了蒙混过关,我买了2双绿色的袜子。
“黑的?不是绿的啊!”妈妈打开鞋盒有点遗憾。
“来不及了,没找着,回头再给你们买绿的哈”我连忙解释道。
第二天中午,我几乎跑遍了整个县城的鞋店,仍然没有买到妈妈想要的绿鞋子。没办法,我去了表姐说的小商品市场,发现靠西头的铺子上面摆放了好几双绿色的帆布鞋,款式大同小异,却也小巧秀气,25元一双,甚是便宜,我一下买了3双,给妈妈、小姨、小舅妈一人买了一双。老板是个女的,她说全县就她一家卖绿色鞋子,一天要卖好几十双。看她眉飞色舞的样子,我不禁赞叹她商业嗅觉敏锐。
闰月鞋并不是什么特殊的鞋子,只是专门制作用来送给父母闰月穿的。送闰月鞋,其实不光是我们这边的习俗,看到网上很多地方都有,只是现在知道这个习俗的不多了。一般都是有女儿的给父母制作,如果没有女儿的话,那就是儿媳妇,或者是侄女、外甥女来制作。闰月年,给父母买一双闰月鞋,是孝顺的表现,也是中华孝道文化的传承和践行。今年的闰月鞋,你给妈妈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