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烟头的“荡涤之旅”
李明然
一座城市的迷人魅力,不仅在于高颜值的外部形象,更体现在市民的一言一行。
你文明的样子,就是文明城市的样子!
湖北省宣恩县文明城市的样子,就是7月起CCTV-1综合频道《大美中国》“湖北宣恩”的样子。
然而,在宣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我的一个烟头,险些玷污了文明的样子,不仅上演了一场“烟头历险记”,还经历了一柱袅袅“心香”的“荡涤之旅”,让柔软的心跌进了温润如玉的文明城市。
宣恩制定“十个一”市民文明公约,做文明人,创文明城——不乱扔烟头、没有牛皮癣、不随地吐痰、遛狗牵绳文明养宠、使用公筷珍惜食物、不占道经营、车让人、不闯红灯、垃圾分类、与人友善。
上月一个周日,我在负责联系的宝塔社区主街道独自一人路巡暗访创文工作成果巩固情况。
走着、看着、问着、想着,悠然地点燃了一支烟,“腾云驾雾”,可没吸几口,忽然发现洁净的人行道上三三两两的行人没一个人吸烟。
吸烟有害健康,不乱扔烟头......我犹如“醍醐灌顶”,立马像做贼似地将拿烟的右手五指并拢成“鸟巢”,遮挡着冒着“人工雾霾”的烟头,笨拙地转身寻找附近可丢烟头的垃圾箱。
可是,见到的第一个擦得一尘不染的垃圾箱的两个箱口,像两只瞪得老大的金刚眼珠死死地盯着我,好似严肃提示,看你烟头往哪儿丢!
霎时,我周身“气血不畅”,双腿像灌铅一样,越走越走不动,烟头“无家可归”。
我使劲儿走进背街的凌云小区,找最近的垃圾箱。看到东张西望的我,一位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热情地迎上来,“您有什么需要帮助吗?”“垃......垃圾箱。”我嗫嚅地回答。“哦,就在右手边嘛。”
其实,这时我的烟头已燃烧殆尽,细细的烟灰早已灰溜溜地“钻进地缝”。
我何止详尽知晓这个有5个社区网格、7400多人的社区几十个新旧垃圾箱(桶)的具体分布点,就是“四包四定四保”的县直各单位和社区党委的具体创文工作也如数家珍。医保局、林业局、贡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为凌云小区27栋老旧房屋配备灭火器,设置消防通道,整治蜘蛛网和电力线路,清除地上锁、牛皮鲜,小区打理得敞敞亮亮;县委政法委、中医医院、自来水总公司、科协对时代华府小区、原精制茶厂、原水泥厂住宿小区、宝塔社区桐子坳网格,清理占道经营、僵尸车,拆除违法建筑,整修老旧水管,把这些老旧小区治理得清清爽爽......
宣恩迎来了城市史上一个高光时刻,我却差点触碰宣恩“十个一”市民文明公约“不乱扔烟头”的“雷区”,心如鹿撞,思潮翻滚,拷问自己,我是这样的“文明的样子”?
我“心有不甘”,继而辗转到贡水河亲水景观带、兴隆老街、墨达楼、惹溪街、云起台、翔鹤台、镜琴台等一批生态景观网红打卡点,寻觅这些行人流量大的社区街道是否有烟头。东瞧瞧、西望望,一身疲惫,一无所获。
“有人丢烟头,跟着有人捡,难怪看不见。”见微知著,见贤思齐。我看见志愿者们拿着长长的镊子,穿梭于街道的各个角落,用他们的“火眼金睛”,在草丛间、绿化带上、马路边……捡起一个个烟头,旋即丢入附近垃圾箱中。
我忽然想起,老电影《三毛流浪记》中穷苦孩子小三毛经常提着小桶在街边到处捡烟头,既不是为了清洁环境,也不意味着是吸烟少年,而是将烟头收集起来换取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过去捡烟头,贫穷如影随形,不曾捡到一丝一毫的富裕。如今捡烟头,是擦掉城市“脸”上的“雀斑”,还城市娇美的面容,是富裕起来的人们,在俯首弯腰之际,捡起文明和美德。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吾辈该从不乱扔烟头做起,倍加珍视和呵护文明城市这个“金字招牌”。宣恩,已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以县城为单位建成国家4A级景区,正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卫生县,奋力打造4A级县城仙山贡水5.0升级版、中国最美山区县城,已蝶变跃升为一座“品质之城”。“三拆四建”、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生态环境综合提升等城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由7万名志愿者组成的472支服务队按照“五星”水平提供互助式志愿服务。倾情打造薅草锣鼓、三棒鼓、宣恩耍耍、滚龙连厢、八宝铜铃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品牌文化IP,接续提升“两会三赛四节”品牌活动张力,全县向善、向上、向美的文明风尚蔚然成风,一座星河璀璨的“好人之城”跃然而出,全县拥有12名“湖北好人”“中国好人”,9名“全国最美孝心少年”。
众星捧月月更明,月星相依共辉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街小巷看不到一个烟头,让我们收获了从未有过的舒适感、归属感。”一直参与创文工作的原水泥厂退休职工田老夫妻笑靥如花。
“我们要做文明行为的实践者,城市文明形象的维护者。”宣恩,正打造具有更高辨识度的文明高地,成就了宣恩更好的市民、更美的城市,推动了个人与城市的创新发展,成为重要的民生福利,使宣恩这座城市有了全新的颜值和品质,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宣恩第二民族实验中学、第三民族实验小学师生发出铿锵誓言。